设为主页 | 站内搜索| 中心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讲座系列

公告栏

讲座系列

跳过导航链接

西安交通大学李江龙教授讲座:转移支付与能源贫困

发布时间:2023-11-29

       2023年11月28日10点,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江龙通过腾讯会议做了题为“转移支付与能源贫困”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季曦主持。

 

主讲人:李江龙教授

 

       李江龙教授分享了有关中国农村新农保推行对能源贫困影响的最新研究。首先他对能源贫困进行了介绍,指出能源贫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能源消费削减,进而影响到健康和福利状况。能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三:过低的家庭收入、过高的能源价格、不充分和落后的能源设施,而在中国造成能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过低的家庭收入。当家庭收入过低时,固体燃料如秸秆、薪柴等成为重要的能源使用的替代,然而固体燃料使用有很多负面后果,如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和不利于收集者(通常是老人、妇女、儿童)的人力资本积累。

       在这一背景下,减少能源贫困最直观的方式是增加收入。所以评估基于收入的公共政策如何影响家庭的能源消费行为(如数量、形式)格外重要。然而在这一问题上,严肃的因果关系识别中存在很多问题,如遗漏变量的偏误和反向因果的存在。尤其是后者,能源贫困可能会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健康状况、学业表现等影响收入状况。如果进行严谨的因果推断,最理想的设计是随机收入增加对能源消费行为造成的系统性差异。本文通过更多地关注更有可能受到能源贫困影响的弱势消费者,并利用准自然实验来衡量基于收入的公共政策的影响,为能源贫困发生原因、社会保险社会经济影响和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三支文献做出了贡献。

       李江龙教授表示,中国农村新农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准自然实验,这一政策为超过60岁的农村老年人提供每月的额外收入。这一收入增加基于外生的年龄变量,创造了近乎随机的收入方面的变化。如果其他特征在60岁年龄附近(如55-65)没有系统性的差异,那么能源行为方面的显著差异可以归因为是额外收入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指标是是否使用现代商品能源和能源支出。

       研究首先统计了新农保基准部分对农村老年居民的收入具体数额的影响,发现新农保政策实施后,老年居民收入增加约为包括青壮年在内的典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8%,甚至超过子女转移支付,可见是一个较大的收入冲击。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得到新农保收入后,无论是能源还是电力支出均显著增加了约9%,约为8块钱(10-12度电)。进一步区分能源形式发现,得到新农保收入后,气电使用概率显著增加约12%,秸秆薪柴使用概率显著降低10%,煤炭使用概率显著降低5%,验证了收入增加对能源贫困的环节。在结果有效性部分,李江龙教授介绍了一系列RD的有效性检验,发现年龄这一驱动变量和各协变量均较为平滑,所以可以合理把能源行为的系统性差异归因到新农保带来的收入变化。他进一步指出由于生命周期假说人们可能会产生预期反应,导致估计偏低。研究通过试点与否和年龄距年龄的距离两个差分构建DID模型,发现交互项不显著,即不存在预期反应,进一步探究原因发现流动性约束限制了透支收入。研究还排除了包括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居住安排的变化的竞争性假说。研究还进行了包括删除前三个月、前六个月样本、进一步缩减窗为57-63岁、更换估计方式、更换聚类方式的稳健性检验。研究还进行了其他的讨论,如老年人劳动力供给、自评健康、生活满意度、非能源支出和总支出的变化,总的来说缓解了农村老年群体能源贫困、提高了福利水平。

       最后李江龙教授指出,本文主要讨论了收入增加对老年脆弱群体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推广到社会需要进一步证据支撑。本文为农村新农保福利增进进行成本收益的估计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即中老年群体能源贫困状况的缓解和进一步导致的人力资本积累收益等。

 

讲座内容

 

       在讲座结尾,与会师生就子女转移支付、新农保发放时间、电价影响、区域差异和自然灾害影响等问题与李江龙教授进行了深入充分的讨论,受益颇丰。